423 Stonewall (2015) 石牆風暴(台) 石牆(中)











  ▶  影 片 介 紹   



壹、電影裡的帥哥演員



這幾年來,大約每一年都會有一部關於「同志人權議題」的大電影出現,我個人是非常樂見這種電影產界的趨勢。所謂"大電影",我指的是大的製片商、大成本拍攝,是故參與演出的演員也會比較有知名度,而且相對來講,比較願意在螢幕上做一些突破性的演出,像是床戲啦、或者比較非主流的故事角色。


這部電影主要的故事軸在講述一件在同志人權發展史上極為重要的事件,就是「石牆事件」 。石牆是該間酒吧的名字,而這個事件爆發的起點,是紐約當地的警察藉由要打擊黑社會犯罪,突然就闖進石牆酒吧做大規模的臨檢,由於之前警察已經用這個藉口擾亂民眾很多次,這回大家實在忍不住就群起反抗,當晚就爆發了大型的抗爭事件。


其實當地的同志場所,長期以來一直被地方黑道掌控,一方面是白道、一方面是黑道,所以當時當地的同志真的過得很辛苦,因此這個事件的累積點,也不全然只怪罪警察的不當臨檢,還要加上社會風氣和地方的角頭太猖獗…等等。所謂時勢造英雄,當初帶頭反抗的幾個領頭同志,在事件過後的幾個月,當地同志社群為了紀念大家群起激奮的重要反抗事件,所以舉辦了一次紀念性的遊行,然後這個遊行的傳統就被流傳下來,一代傳過一代,這個遊行的習俗也就是現在幾個前進國家每年都會舉辦的「同志大遊行」。


這部電影主軸雖然在講述這個事件,但為了電影好看,所以就插入了另一個主軸線,也就是幾十年來,大部份的同志青少年在出櫃前後都有可能遇到一個情況:出櫃後被家人趕出門到街上流浪。而飾演這個青少年的演員,就是"傑瑞米爾文" 圖搜)。


他真的是很可愛很帥氣的英國男孩,本來打算要放棄演藝路去當焊接工人的他,在2011年接演了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的英國文學電影《戰馬》。後來也就開始慢慢打開了知名度,後來也演了一些"符合"形象的角色,像是《愛正好》(Now Is Good),其實我前陣子還看過他客串一部很爆笑的英國電影,叫《不良教育》(The Bad Education Movie )。所以得知他主演這部同志電影的時候,我還滿期待的,只不過看完電影之後,我對他的演技有點失望。


失望的原因是我覺得他似乎還放不太開,所以當他在戲中,初來乍到紐約的同志集散地時,被老娘炮逗弄、後來不知不覺賣身、最後憤怒地要引領人群反抗的時候,我總覺得導演不知道是對他太好還是經紀人在合約有特別要求,我總覺得導演被下了指令:「一定要把他拍得帥帥的喲  ~ (*´∀`)~♥  」。


所以雖然可以感受到這個帥哥想藉這部電影反轉自已花瓶的形象,我也感受到他想突破自已的決心,可是在一些重要的戲份,例如他在和暗戀自已的同伴解釋自已不可能愛你的時候、又例如他想表達那種不耐煩、心裡有委曲的時候,總還感覺沒有放得很開。這個部份我真的覺得好可惜,因為相較於這部電影的另一個角色,來自愛爾蘭的帥哥"強納森萊斯梅爾",大概是戲演得多了,就會感覺「他不是在演一個熟男同志,他就是熟男同志」的自然,這個部份我覺得小帥哥真的在演技上面還要多磨練一下。


▼男一是個外型姣好、片中露出性感人小白三角褲、搭上好身材的小鮮肉Jeremy











講到來自愛爾蘭的帥哥"強納森萊斯梅爾" 圖搜),就一定要介紹他一下。因為他演過的戲超級多,從電影到影集,真的很少沒看過他的戲,像我之前也有介紹過的同志電影《絲絨金礦》(Velvet Goldmine, 1998)。後來像是李安導演的電影《與魔鬼共騎》(Ride With The Devil)、伍迪艾倫的《愛情決勝點》(Match Point)。其他像是《不可能的任務III》(Mission: Impossible III)、《我愛貝克漢》(Bend It Like Beckham)、《把愛找回來》(August Rush)、《諜戰巴黎》(From Paris with Love)、《變裝男侍》(Albert Nobbs)、《天使聖物:骸骨之城》(The Mortal Instrument:City of bones)等。


我才警覺他的電影我大部份都看過耶!不過我對他印象最深的,還是英國的古裝劇《都鐸王朝》(The Tudors),他裡面演的是英國史上最受到爭議,換了好幾次皇后、提倡宗教改革、使得英國政教合一,將英國君主集權極大化的「亨利八世」。我記得當年超愛看這部英國古裝影集,而且裡面還出了一個現今也是大紅牌的帥哥,也就是現任新超人"亨利卡維爾" 圖搜)。只不過當年這個由showtime頻道拍攝的影集,還比較多著墨在亨利八世和他的老婆們,所以只有拍到四季就收尾了。


最近看到他演出的作品,除了電影之外,還有一部演吸血鬼始祖《Dracula》的故事,那部也有一小部份的同志支線。自影集之後我就對這個敢演敢露敢接戲的帥哥印象十分深刻,雖然他私底下的生活不是太好,除了女朋友常換之外,最主要是有酗酒問題,還曾一度在家輕生(好在後來獲救了)。所以不知道是他真的壓力太大,還是EQ真的太差,總之台語有一句話說:「水人不水命」(人很美/帥,但人生卻不如意)



▼片中的男三,是拍戲產量甚多的愛爾蘭帥哥強納森










這部電影還有另一個演員值得介紹,就是戲裡面暗戀小鮮肉的C妹角色Ray,這個演員叫做圖搜)。其實我會想介紹他,主要是我覺得他是這電影裡面最突出的角色之外,是因為之前我看另一部影集叫《Penny Dreadful》 (字幕組譯:英國恐怖故事)裡,和另一個演不死人的帥哥,有超激情的男男床戲,還有正面全裸。所以當時就對於他那個亦男亦女的外型和演技十分有印象,這部電影可以說給了他一個發揮度極大的角色和舞台。


▼片中的男二,演出讓人印象深刻。








另外一個男四的角色,也就是片中飾演小鮮肉男一在高中時暗戀的校隊隊長,這個演員叫做圖搜),電影裡面是演一個深櫃的假直男,雖然和小鮮肉每周約一炮,但後來因為太怕出櫃,所以選擇和女朋友結婚生子。這個演員我要特別提及的原因是,我最近看了一部電影,叫做愛(←故意雙關)。


電影本身片名是《 Love (2015)》 ,可是裡面內容就是不斷做愛,像A片一樣,而且男演員全都露、有噴射、有抽插鮑魚、有自打…等,這個男演員就是Karl,然後我就……瞬間對他印象深刻到爆(好感度提昇!?)。總之,這個男演員不是特帥,但因為看過他私密處之後,就覺得好像也是道菜(←你是有多饑渴啦!?)


另外這部電影裡面還有一些很可愛的路人小鮮肉,以及比較知名的演員,因為角色滿路人的,我就順帶提一下而已,不詳細介紹了。


▼片中的男四,近期內演出了一部近似A片的電影。







貳、電影的故事(有雷)


介紹完帥哥,接著來說一下這部電影的幾個故事重點,因為我覺得好萊塢的大型製片,有其優點也有其缺點。優點是可以看到觀眾最想看到的內容,例如帥哥的男男床戲、氣氛激情的場面(指的是反抗的情緒很激烈)…等。缺點就是為了要讓每個觀眾都看得懂,所以劇情就是很直觀、很易懂,所以這電影拍起來就是一個很好萊塢式的敘事方式。


主軸就是前面提過的「石牆事件」,但另一個真正的是主軸是男一小鮮肉Danny的出櫃心路歷程。他是一個高三生,在校園裡一直秘密和校隊的隊長每周約一炮,而且Danny也真的愛上了這個假直男。後來在幫隊長吹吹的時候,被恐同的小屁孩同學抓到,事情就傳開來了,結果他爸剛好是一個超保守的球隊教練,就把他趕出門了,還故意不把兒子的獎學金申請書寄出去(這個真的超過份的)。於是小鮮肉Danny只得來到紐約當遊民。


後來在同志大街上遇到了娘炮男二 Ray ,Ray 照顧他也暗戀著他,但Danny對他始終當成好姐妹不來電,所以到戲末兩個人也沒怎樣。只不過就像劉姥姥逛大觀園一樣,剛來紐約的Danny歷經泡gay吧、被熟男帥哥看上、被熟男帥哥劈腿、為了生活下海被吹喇叭、被警察故意找麻煩還被打個半死、最後氣到糾眾反抗警察鎮壓、最後到大學上課…等,幾乎同志要撐過的人生歷經,男一用一種速成班的方式一次畢業了。


所以主軸算是放在小鮮肉上,副主軸是藉由他的故事帶出「石牆」事件。然後一些支線劇情,包括當時的社會風氣,對於「同性戀」的不理解和打壓、甚至是歧視和不屑。加上學校居然還公開播映「同志是罪惡」的影片、警察系統和黑道份子之間,互相強壓當地最弱勢的同志人口(包括黑道專門抓小同志去賣屁股給社會高層,從中賺暴利)…等。另外像是年輕就開始當遊民的幾個鮮肉甲甲,如何為了討一口飯吃,要一群人擠在一間房間裡睡…等等。


其實我覺得真的揉合了很多當時的社會問題,這也代表了一個重大的社會事件會爆發,背後必定隱藏很多不同的問題,長久累積之後,藉由一個引火線,一次性地爆發出來。這部電影我認為雖然劇情上沒有太大的驚喜,不過對於同志社群、性別平權、社會事件…等,它是一部拍得很重要、其實也滿好看的電影,雖然感人的部份我沒被感動到,但它背後延伸出的意義,真的是會讓人回想再三、後勁滿強的。


除了我們之前一再看過的「恐同」問題之外,其實我對於裡面提到的,「黑白兩道都看不起同志,卻都還想利用壓榨同志來提昇自已利益」的這點,讓我印象很深。警察想利用抓光同志變態來創所謂"業績";而黑道卻是想利用同志的菊花賺高級社會份子的錢。這種社會結構上最大的問題,除了黑白道都很該死之外,讓我聯想到了似乎自古以來,大部份的性產業都是這種遭遇:賺錢的老闆永遠是利用肉體來刮高層的油水,而自命清高的執法人員永遠是只抓賣屁股、無力反抗的性工作者。


天啊,這個人類社會經過了四五千年所謂的「文明發展」,到底是發展到了什麼文明的地步去了?這個問題有時候我都會覺得好無奈,這個世界仍舊存在著宗教狂熱份子/激進人士,為了所謂 "神 / 真神" 施暴於那些無力反抗的社會底層,而我們唯一能期待的是,更大的罪惡或權力來以暴制暴,我講的不只是每一次的同志人權歷史事件,還包括了現今的恐怖主義和隨之而來的難民問題…等等,似乎歷史就是一場不斷重演的輪迴,人類的階級問題也從未真正的消失於人類社會裡。


不過身為小市民的我們,如果做不到成為那個帶頭改變社會的人,至少我們可以做的事就是支持他們,在每一次的遊行盡量出席、在每一次的同性婚姻公聽會盡量旁聽、在每一次的投票盡量表達。不要去當那個平時冷言冷語、冷眼旁觀等著看人笑話的電線桿,要當一個改變潮流中的一顆水滴,如果我們都常常覺得「拜託,那跟我有什麼關係。」,最後才要坐享其成、享受別人抗爭得來的好處,那我們就跟片中,專門挑軟柿子來吃的黑白兩道有什麼差別?都是找那個最利自已、最不用承受社會壓力的方式在壓榨另一群人而已,不是嗎?所以讓我們互相鼓勵吧,只有你願意當個水滴,平權才會聚成一股巨流的。




  ▶  參 考  資 料   

https://app2.atmovies.com.tw/film/fsen03018070/石牆風暴--Stonewall @movies【開眼電影網】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A8%E5%88%A9%E5%85%AB%E4%B8%96亨利八世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s://blog.yam.com/persimmontik/article/41362751柿子狂想Persimmon OnLine: 電影演員介紹 - 強納森萊斯梅爾




  ▶  其 他 劇 情 簡 介 或 補 充 資 訊     (轉自豆瓣網) 



  影片取材自真實歷史事件,1969年的紐約“石墻酒吧暴動”。


  1969年6月28日,紐約警方突擊了一家位於曼哈頓東村地區的由黑社會經營的酒吧“石墻”,這裡都是一些無家可歸的同性戀人士,因為當時主流社會的排斥,紛紛以此為家。這次突襲並沒有按照警方預想的那樣發展,最終引發一場大規模同性戀抗議暴動,這場暴動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和美國六七十年代的黑人民權運動、反戰示威等一起改變了美國乃至世界的社會面貌。


  電影《石墻暴動》由約翰·羅賓·貝茨(John Robin Bates)編劇,故事的主角是一個被父母趕出家門的同性戀男孩,他隻身從小鄉村來到大紐約 ,被石墻酒吧收留,親身參加了這場暴動。



  ▶  精 美 劇 照   





























留言